为大局服务 为民生护航 为发展添彩 ​——“十四五”湖南交出沉甸甸“财政答卷” 经济要闻 华声经济

产业财经
2025 11-21 01:59:30
分享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亮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年预计超4.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4%;全力支持打造“三个高地”,累计安排资金1109亿元;统筹财政资金2091.3亿元,支持办好重点民生实事……

11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专场)。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博彰在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湖南财政坚持“贯通、协同、闭环”理念,全面构建“大预算”“大数据”“大监督”“大风控”体系,为大局服务、为民生护航、为发展添彩,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财政答卷”。

勇担当、善作为

全力支持打造“三个高地”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地方收入预计达到1.7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16.5%;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4.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4%。

财政的蓄水池越来越深,发展的基本盘越筑越牢。

“十四五”时期,省财政把支持打造“三个高地”作为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109亿元,为全省优产业、强科技、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先进制造业高地方面,统筹国省资金超160亿元,支持13条重点产业链倍增行动,加快千亿级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

科技创新高地方面,安排67.3亿元支持“1+2”国家实验室体系、“4+4科创工程”和“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建成岳麓山实验室等种业领域科创平台、攻克低镉水稻等关键核心技术,为湖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供财政保障。

改革开放高地方面,安排自贸试验区专项债和省级专项资金218.1亿元,推进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和321项改革举措落地自贸区。

与此同时,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引导撬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1065亿元,确保“三个高地”建设资金充足。

今年6月12日至15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活动签约项目176个、金额113.9亿美元,较上一届分别增长45.8%、10.6%。

近年来,省财政统筹中央、省、市资金,立足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国家级平台,支持构建湘非物流、客流通道,助力湖南打造对非经贸合作高地。

相关数据显示,全省对非贸易从2018年的181.6亿元增至2024年的548.5亿元,规模居中西部第一。

办实事、增福祉

百姓日子更幸福

“以前楼道窗户漏风、路面坑洼。现在不仅换了新窗户,路面也平整了,住得更舒心。”湘潭市岳塘区二水厂宿舍居民难掩喜悦。

今年以来,湘潭市岳塘区住建局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辖区内一批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十四五”期间,我省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发力,用民生实绩为老百姓幸福“加码”。

就业是家事、国事,更是民生头等大事。国省累计投入167.2亿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十条措施,让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1年至今,财政投入2091.3亿元,保障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113元/月提高到176元/月;城乡低保省级指导标准分别由550元/月、4300元/年提高到740元/月、5820元/年;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基础标准小学、初中均提高250元/年……

教育、医疗、住房等,是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之事。

五年来,湖南财政大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设,化解中小学大班额5.7万个,实现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各级财政累计安排28.5亿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湘雅等4家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累计安排国省补助资金204亿元,支持筹集保障性住房20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4.4万户,改造城中村3.5万套、棚户区(城市危旧房)10.1万户,改造老旧小区1.8万个、惠及居民237.4万户。

扩投资、促消费

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10月16日,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F大厅南面落客平台,数名作业人员在有序安装玻璃幕墙。当天,T3航站楼项目迎来重大进展——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完成,转入精装修与机电安装新阶段。

根据规划,T3航站楼预计将于明年6月竣工、10月投入使用。

“十四五”期间,我省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通堵点、拓空间、激活力,加快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生效,推动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打好扩投资“组合拳”——

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7000多亿元,支持4000多个项目建设,拉动投资超过2.5万亿元。

率先出台省级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融资补贴办法,省级新增安排5亿元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为产业升级夯基赋能。

投入中央和省预算内基建资金超千亿元,支持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为代表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铺设“快车道”。

找准促消费发力点——

以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重要抓手,累计统筹177.5亿元资金,精准覆盖家电、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有效刺激市场复苏。

投入6.4亿元推进县域商业建设专项行动,建设一批集贸市场;支持湘潭等7市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79个县市跻身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行列;推动长沙入选国家级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我省成为中部唯一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

省市县协同发力,财政引导和社会资本联动,支持举办五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2024年全省旅游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下一步,湖南财政将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不断放大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和有潜能的消费,推动经济畅通、活力迸发。

来源:湖南日报

来源:华声经济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