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一辆移动咖啡车身后,是库迪性价比和多元化的底气

头条资讯
2025 11-14 08:58:42
分享

导语:未来谁能同时在价格实惠与情绪价值上满足消费者,谁就能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竞争力。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陈超】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咖啡市场,单纯的“价格战”已难以构筑持久的护城河。当业界仍在热议“9.9元咖啡能走多远”时,库迪咖啡正试图通过一套组合策略回应质疑:即以系统性能力将“价格普惠”做深,同时以品牌情绪价值将“品牌向上”做轻。

咖啡1.jpg

库迪咖啡移动车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本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场内外,库迪咖啡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其移动咖啡车成为观察其战略的一个切片。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详解了其“两手抓”的战略逻辑,而这一逻辑正面临市场的严峻检验:如何在保证极致性价比的同时,实现品牌价值的跃升,并维持整个系统的健康盈利?

品牌向上:绑定热门IP是手段,而非目的

“品牌向上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味着卖高价,而是带给消费者更多好的情绪价值。”李颖波对环球网记者强调。这一定位,意味着库迪并非依靠提价树立高端的传统路径,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更轻、实则对运营深度要求更高的路――与年轻人热衷的文体娱IP深度绑定。

环球网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库迪的营销动作呈现出高频、跨圈层的特征,从WTT、环广西世巡赛到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金鸡百花电影节,几乎覆盖了年轻群体的核心注意力场域。

“这首先是品牌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其次,这也是高效切入不同消费圈层的路径。”李颖波解释道。然而,这种密集绑定背后,是业内对其营销投入产出比及品牌形象能否真正沉淀的持续关注。库迪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让合作流于表面的Logo露出,而是真正转化为用户的品牌认同。

供应链筑基:“低价高质”命题的硬核答卷

一切“价格普惠”的策略,若没有坚实的供应链底座,终将是空中楼阁。“自建供应链是库迪的核心优势之一,也是‘低价不低质’的关键前提。”李颖波对环球网记者表示。

据了解,库迪在安徽马鞍山与芜湖布局的超过40万平方米的供应链基地,是其成本控制的底气所在。其中,已投产的亚洲最大单体烘焙工厂,以及在建的“超级工厂”,构成了其“全球原料+本土基地+全链自产”模式的核心。

这套重资产模式,旨在通过规模效应和全链自控来平抑成本波动。“即便面对全球咖啡豆价格上涨的压力,我们仍能通过长期订单与全链自控实现成本平衡。”李颖波称。这无疑是其对市场关于其低价可持续性质疑的直接回应。然而,这套模式的效率究竟如何,最终仍需体现在财报中持续的盈利能力上。

产品与科技双驱:“小步快跑”背后的系统效率

在稳固的供应链基础上,库迪在市场端展现出“小步快跑”的敏捷性。“年轻人早已将咖啡视为功能性饮料,并期待口味的持续创新。”李颖波指出。为此,库迪构建了覆盖咖啡与非咖饮品的全时段产品矩阵。生椰拿铁等爆品的成功,印证了其产品策略的有效性,但咖啡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生命周期短的挑战,也要求其创新必须持续不断。

支撑这种敏捷性的,是库迪强调的技术基因。“IT部门是公司最大的团队之一,技术正在拓宽这个行业的效率天花板。”李颖波介绍,从AI优化仓储物流,到算法实现门店自动运营,技术已贯穿其全链路。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场合,库迪的目标不仅是品牌曝光,更是寻求将前沿科技转化为自身的运营效率。其根本目的,是在不牺牲品质的前提下,将“低价”从一个市场策略,转变为一种由系统效率驱动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三年间,库迪咖啡从推动“早高峰现磨咖啡”成为日常,到以1.8万家门店规模跻身全球前三,其战略图景已清晰展开。它正试图用实践回答一个行业性难题:“价格普惠”与“品牌向上”这对看似矛盾的目标,是否能够协同实现?

李颖波认为:“未来谁能同时在价格实惠与情绪价值上满足消费者,谁就能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竞争力。”库迪的实践,其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它已经取得了绝对的成功,而在于它正将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从单纯的价格绞杀,引向一场关于综合系统能力、品牌情感链接与产业整体效率的“价值竞争”极限测试。这场测试的结果,将对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启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