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政策落地与行业实践深度结合的关键阶段。
2025年,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政策落地与行业实践深度结合的关键阶段。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金融战略的明确方向,也成为银行业应对经营挑战、实现突破增长的核心路径。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当前银行业正面临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转型需求尤为迫切。一方面,行业息差已收窄至历史低位,叠加同业竞争加剧与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挑战,传统盈利模式承压明显;另一方面,AI技术从探索走向规模化应用,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与智能化服务能力逐渐成为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实现增长,成为全行业共同探索的课题。而手机银行APP作为银行触达用户、提供数字服务的核心载体,其运营表现直接反映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终效率。
从2009年交通银行率先推出首款银行APP至今,我国银行业已经完成业务的线上化迁移,并经历过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需要精细化经营的存量时代。根据艾瑞监测数据,2023年至今,中国手机银行APP整体流量在6.5亿~7.2亿之间平稳波动,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跌至2.95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78次,表明行业规模趋于稳定,用户使用行为呈现出更强的目的性与集中度。
面对用户流量趋于平稳、使用粘性持续下降的现状,单纯依靠“跑马圈地”式的用户扩张已难以为继,银行业需要转向精细化运营模式、挖掘存量用户价值。艾瑞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特点,从“基础、关键、目标”三层构建商业银行精细化运营策略:在基础层,通过构建全面精准的用户分层与画像体系,结合大数据、AI大模型等智能技术应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服务的精准触达;在关键层,以场景化布局深化高频生活场景与金融功能的融合,打造“金融+场景”生态,同时依据银行类型与客群特征实施差异化运营,如国有大行构建全场景生态,股份制银行聚焦用户粘性与场景创新;最终以情感连接为目标,通过用户旅程地图识别关键节点并设计沉浸式互动,建立用户对手机银行APP的情感依赖,实现用户留存与价值沉淀。
基于此背景,本报告以艾瑞监测数据为基础,聚焦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的经营监测。报告将首先呈现手机银行APP月活TOP50总榜单及细分榜单表现,再呈现不同类型银行的运营标杆案例,最终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TOP50排名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量综合排名中,艾瑞选取了2025年第三季度平均月度总独立设备数(MAU)作为TOP50的排序依据,并提供2025年第三季度平均MAU环比第二季度的变化率,以呈现各大手机银行APP的数据变化情况。
从TOP50排名情况来看,国有大行流量优势依旧明显,六个国有大行排在第1~7名,其中农业银行单体APP以超过2.5亿的平均MAU持续占据榜首,是国内银行业流量最大的手机银行APP平台;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10家进入TOP50榜单,排名在5~49名,招商银行保持领先优势;另外有17家城市商业银行与17家农商行/农信社进入TOP50榜单。
环比2025年Q2变化率方面,国有大行均实现增长,增幅在1.6%~6.1%之间;在榜10家股份制银行中有8家实现增长,其中光大银行MAU增幅超过10%;城市商业银行表现有所差距,环比变化率在-11.6%~43.9%之间,其中宁波银行增幅为43.9%,杭州银行增幅为33.7%,表现亮眼;农商行与农信社三季度表现也不俗,四川农信与丰收互联的增幅均超过10%。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2025年Q3国有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2025年第三季度,六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强势,均处于MAU排行榜前10,中国农业银行单体APP以突破2.5亿的MAU领跑榜单,与近2亿MAU的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超1亿MAU的中国建设银行构成第一梯队,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构成第二梯队,MAU在3000万~9000万之间。环比2025年第二季度变化率方面,六大国有大行均实现环比正增长,整体表现强劲,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表现亮眼,环比增速分别为6.1%、5.8%、4.0%。

中国农业银行单体APP以月均2.5亿MAU位居行业第一,其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其极具前瞻性的经营策略,以此为例,可以洞悉国有大行在手机银行APP建设和线上经营体系建设的前沿实践:
1)坚持“一个APP战略”:在数字金融用户习惯“一部手机走天下”的背景下,农行坚持“一个APP战略”,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单体平台的规模聚合效应,更在于以“协同为径”打破渠道壁垒,构建起连接金融服务、场景生态、用户需求与科技能力的全域协同体系。不同于部分银行曾面临的多渠道分散运营、服务断层问题,农行自确立战略之初便将“协同”贯穿始终,以手机银行APP为核心枢纽,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通业务流程节点,使其从单一金融工具升级为全域价值连接平台,彰显出鲜明的战略前瞻性。
2)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农业银行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从获客、活客到留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在客群覆盖上,农业银行手机银行健全“5+N”特色服务,打造标准、大字、乡村、英文、少数民族五大版本,开设养老、私行、军人、车主、普惠等专区,满足老年用户、少数民族用户、乡村用户等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服务体验上,农行通过用户反馈机制形成“需求―响应―迭代”闭环,简化操作流程、优化交互设计,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同时依托大数据分析推出“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精准匹配金融需求与供给,传递金融服务温度。
3)场景建设赋能金融服务:农行秉持“一站式”智慧场景生态理念,构建“金融+生活”立体化生态体系。政务场景上,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一网通办”,用户可足不出户办理社保、票务等业务;民生场景中,创新“清廉食堂”管理公务接待,联合交通部门推出“无感支付”、电动车充电等出行服务;养老场景上,手机银行打造“养老社区”,为客户一站式提供社保、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服务,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缴存金额均居同业第一梯队,并拓展推出康养、养老护理等多种养老“金融+”服务场景。
4)科技投入锻造核心竞争力:农业银行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构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智能服务方面,打造“会话即服务”模式,用户开口提问或文字咨询即可快速获取服务;数据应用方面,通过“筛选、布放、执行、回收、优化”五步闭环,为客户构建统一画像,让一线客户经理告别“广撒网”式营销,转而实现高效精准触达,大幅提升服务转化率;系统安全层面,通过云计算优化性能,支撑亿级用户在线稳定,并建立多维度风控体系,引入身份验证工具,依托智能模型守护客户资金与账户安全。
2025年Q3股份制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股份制银行在2025年三季度的表现整体不俗,其中招商银行以超7000万的平均MAU稳居股份制商业银行榜首。平安口袋银行与中信银行紧随其后,MAU集中在2000~3000万;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与光大银行MAU在1000~2000万;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与渤海银行则MAU不足1000万,差距较大。从环比2025年Q2变化率看,股份制银行MAU整体实现增长,其中光大银行增幅达到11%,中信银行增幅为9.2%。

招商银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平均月度总独立设备数7238.7万台,环比变化率达2.5%,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首位,在TOP50榜单中位居第五位。作为零售金融领域“风向标”般的存在,招商银行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生态化的财富管理服务。2025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APP持续迭代其13.0版本,通过财富管理的专业升级、金融场景的生态融合以及AI技术的深度应用,持续引领银行业数字化创新:
1)提供全资产财富管理服务:通过构建全资产管理、财富选品及智慧养老规划三大功能,打造了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资产配置与增值。全资产管理一站式聚合管理用户资产,并支持长期资产走势追踪,为投资决策提供全面数据支持;财富管理方面,招行覆盖了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债券、信托、资管计划等全品类财富产品,并搭建了“精选货架体系”,如多宝理财、多享基金、五星之选等,帮助客户按收益目标、期限、风险分层陈列产品,降低选品门槛;养老方面,上线“备老三笔钱”功能,以实际用途作为出发点,构建了涵盖风险准备金、终身现金流与弹性储备池的“金字塔型”配置模型,帮助客户更科学、合理地规划养老金。
2)打造“金融+场景”生态:场景化生态打造是目前银行APP获客、粘客的重要方式,招商银行通过把支付、账户、财富、消费金融等业务嵌入用户动线,实现交叉引流与留存。支付场景方面,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接入中国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整合优质商户资源和服务场景,集成二维码支付、银行卡管理等功能,形成了全方位、场景化的便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生活场景方面,招行APP已介入包括社保、公积金、电子税务局、电子健康卡、高德打车、滴滴打车、顺丰速递等在内的多家合作机构,覆盖便民、出行、旅游、快递、购物、外卖、文娱、教育、健康等高频生活场景。
3)推进“AI+金融”建设:面对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招商银行加快推进“AI+金融”建设,将AI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助手、智能风控、智能决策等领域。智能助手方面,招商银行APP的AI智能助手“小招”扮演能听会说的智能银行管家的角色,用户只需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指令,即可直接完成业务办理;在智能风控领域,招商银行运用前沿技术筑牢金融反诈防线,依托AI深度学习、实时内存计算引擎等先进技术,具备毫秒级风险决策能力,切实守护亿万客户的“钱袋子”;在智能决策层面,App内的"收支账本"功能能够一键生成、多人共享,用用户所在乎的视角看收支,通过智能分类与可视化展示,帮助用户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做出更理性的财务决策。
2025年Q3城市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2025年第三季度MAU排行榜中,城商行总体表现亮眼,共有17家城市商业银行进入TOP50榜单,MAU主要集中在90万~400万之间。其中,宁波银行以364.4万的MAU位列城商行第一名,江苏银行、北京银行与中原银行紧随其后。环比上季度变化率方面,各城商行变化率差距明显,其中宁波银行实现43.9%的增长,杭州银行实现33.7%的增长,南京银行实现22.6%的增长,江苏银行、中原银行、贵州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MAU增幅均超10%。

宁波银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以43.9%的环比变化率跃居城市商业银行APP榜单第一名,月均MAU达到364.4万台,实现了运营成果的显著增长。宁波银行APP在2025年不断迭代其8.0版本,在客群分层、场景融合、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建设:
1)打造多客群“专版”界面:面对存量市场,精细化经营是商业银行的必经之路,而精细化运营的首要基础是构建全面、精准的用户分层与画像体系。宁波银行APP创新性地为个人客户打造了标准版、白金版、私银版和信用卡版四类专属界面,实现了“专人专版”的精准服务。这种分层设计基于深度用户洞察,针对不同客群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标准版注重基础服务体验,白金版提供全旅程财富陪伴服务,私银版打造综合化、全天候尊享体验,信用卡版则聚焦用卡便捷与优惠权益。
2)融合场景与金融服务:场景化生态建设是商业银行获取流量和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抓手,通过高频生活场景与金融功能的深度融合,可有效延长用户使用时间、增加使用频次。在生活场景层面,宁波银行APP打造个人用户的生活服务平台,围绕购物、美食、生活、商圈四大场景,为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在政务场景方面,宁波银行推出“浙里办”专区,一次性接入医保、社保、公积金、居住办理等高频政务服务,通过专线直连“浙里办”官方平台,配备多重身份验证系统,确保业务办理安全可靠。
3)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宁波银行APP以金融科技为底座,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体验。在交互优化上,引入AI算法实现首页内容精准推荐,支持语音、分词等多元搜索,客户长时间未操作时智能客服主动响应,解决服务触达难题;在功能效率上,宁波银行APP运用生物识别、OCR识别功能、远程视频协助等智能技术,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间。
2025年Q3农商/农信手机银行APP运营监测
有17家农商行和农信社入选2025年第三季度TOP50榜单,其中福建农信以781.6万的平均MAU位列农商/农信榜单第一。四川农信和云南农信紧随其后,平均MAU均超过500万,在总榜单中分别排于第15与16位。其余14家银行平均MAU在100~500万之间,排名在17~46名之间,差距较大。环比上季度变化率方面,17家银行中有12家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四川农信与丰收互联增幅超过10%。

结语
当前,我国手机银行APP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的精细化运营阶段,整体流量在6.5亿~7.2亿区间平稳波动,但用户单机单日使用时间、次数均呈下降趋势,行业从快速增长转向价值挖掘。市场格局上,国有大行以规模优势领跑,股份制银行聚焦财富与科技投入,城商行、农商行、农信则依托区域特色巩固用户,差异化竞争态势凸显。
未来,银行APP发展将深度依赖数据与AI技术:一方面,AI数字人金融顾问有望成为核心载体,通过自然语言交互、金融知识图谱、情绪感知升级,打破传统顾问服务的普惠壁垒,让普通用户也能享受专业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数据要素丰富用户画像,AI辅助开发降低成本,将推动银行APP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专属版本”,最终实现从工具到智能服务入口的转型,助力金融服务高质量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