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支气管炎是儿童隐藏、进展迅速的危险呼吸道急症。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气道内会形成冻状粘液栓。这些痰栓会像水泥一样堵塞支气管,严重损害肺部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在胸片或CT上会出现广泛的白色阴影,俗称“白肺”。这种疾病常见于2-12岁的儿童,主要由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常见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毒细菌引起。

最近,浙江一名12岁女孩的微笑病例清楚地显示了这种疾病的危险程度。起初,她只表现出轻微的咳嗽和38℃的发烧,但在短短一天内,她的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了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和卧不平的症状。血氧饱和度一度降至90%左右。胸片显示,她的左肺已经完全变成了“白肺”。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余林诊断为塑形性支气管炎。通过紧急支气管镜手术,医生发现儿童左主支气管和肺段的开口已被黄白色粘液栓完全堵塞。经过负压吸引、灌洗等手术,这些堵塞呼吸通道的“水泥样”异物被清除,最终使儿童转危为安。
塑性支气管炎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其症状在早期容易与普通感冒或普通支气管炎混淆,但病理机制与病情进展速度有本质区别。普通感冒主要影响上呼吸道。症状主要是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它们通常是自限的,一周左右就能痊愈。塑性支气管炎是下呼吸道的严重并发症。其核心问题是支气管痰栓形成,由纤维蛋白、炎症细胞和粘液组成。这种痰栓质地坚韧,可塑形成支气管树,不仅机械阻塞气道,还会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和气体交换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迅速进展为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或留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后遗症。

塑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识别有几个关键的警告信号。当儿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加重、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胸闷或胸痛时,应高度警惕。如果影像学检查(胸片或CT)提示“肺不张”或“肺实变”,特别是当这些症状在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内迅速恶化时,它们不能被视为普通感冒的延迟,必须立即就医。一些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胸部CT显示胸腔积液的显著升高,也是提示病情严重的重要参考。
在治疗方面,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塑性支气管炎,时间就是生命。支气管镜检查和介入治疗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直观地观察气道内的情况,并利用负压吸引、灌洗、钳取等方法直接清除粘液栓,消除气道梗阻。同时,根据可能的病原体进行精确的抗感染治疗,辅以祛痰、抗炎等支持治疗。

目前,全国已进入流感季节,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活动水平上升,增加了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并发症的风险。预防塑性支气管炎的基础是预防原发性感染。家长应鼓励孩子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经常通风的良好卫生习惯。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接触烟草、烟雾等有害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也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虽然塑性支气管炎是危险的,但只要父母保持警惕,熟悉不同于普通感冒的危险特征,一旦有相关迹象立即送往医院,就可以为儿童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及时的医疗干预,特别是支气管镜下的精确清洁,可以有效地逆转危机,避免悲剧,保护儿童的呼吸健康。
猜你喜欢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持续拨款与延期法案》 美国政府或即将重启
发热1天左肺全白这病别误当普通感冒 塑型性支气管炎常见于2~12岁儿童
德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准备 《德国行动计划》可能会很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