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观路径 首个场景创新顶层设计为何此时出台

科技IT
2025 11-16 15:59:05
分享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这是我国关于场景培育、场景应用等在内的场景创新的首个综合性顶层设计,可以认为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观路径。

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场景培育和开放,再一个是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多年来,场景、场景培育、典型场景、场景创新等不断见诸各行各业相关政策与实际工作中,但为何是在此时,发布首个场景相关的顶层设计?窃以为,这与以下三个方面关系密切。

首先是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要求。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要真正形成生产力,遵循的正是“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这一科学路径,这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要义所在。

近年来,新质生产力呈现加速发展之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融合产业创新走向深入,这就对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场景培育、场景开放、场景验证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合力打造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包括技术产品、配套基础设施的“硬验证”,也有商业模式、制度改革的“软验证”,越来越迫切。

其次是进一步开放场景的需要。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是个大命题,但从科技成果到形成生产力,则是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开放应用场景,至关重要。一方面,场景与生产关系密切相关,场景往往是权属、生产活动、交换、成本等的物化,场景尤其是在重大场景,物化的关系、利益的划分错综复杂。如果场景拥有方有内在动力对内对外开放,则会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开放缓慢;另一方面,开放场景从更高层面予以政策支持,有利于解绑掣肘,推动多方合作。

事实上,结合具体领域,开放场景已较早起步。例如,2022年7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为场景创新明确了定义和内涵。

因此,场景不是静态的,其基础是供需联动,特点是动态发展,主线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要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必须进一步推动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场景开放。

第三,新场景已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基本条件。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开放场景支持技术落地”,这是人工智能从场景创新到产业应用到体系升级的重大部署。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场景创新清单先后发布,不断“扩容”,也是开放场景支持创新的不断落地。以下仅举几例: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北斗规模应用城市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63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等领域推广百余个典型应用案例,培育万余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以示范引领带动更大规模的场景应用。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场景培育和开放,近年来组织中央企业主动开放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在场景培育方面,中央企业190个中试验证平台面向社会累计提供超过400项中试服务,强化创新成果转化的场景供给。同时,深化AI+场景建设,中央企业累计布局了800多个应用场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首批40项战略意义强、经济效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高价值场景。

国家数据局于2025年10月发布《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九个领域“数据要素×”典型场景指引》,涵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九大领域,共梳理580余个典型场景,旨在推动数据要素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在‌工业制造方面,聚焦9大重点方向21个重点领域(如智能运维、质量控制等),包含58个典型场景,例如设备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优化等。

可以认为,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多年的场景应用探索已积累较多实践经验,场景创新、体系升级正进入攻坚阶段,大规模应用是可行的,这是《意见》出台的基本盘。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2025年发布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从工厂建设、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生产作业等8个重点环节,凝练出40个典型场景,并围绕场景业务活动、核心问题、实施路径与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有利于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升级、扩容。

针对《意见》,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进行了相应的情况介绍,例如,工信部将加速推动五大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培育,一是“5G+”应用场景;二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三是“机器人+”应用场景;四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五是“北斗+”应用场景。

《意见》的出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中观路径指引。可以预见,这一系统性部署及其落地,将为有关各方带来重大机遇,成为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要素配置方式的重要推力,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 About
  • Latest Posts
AdminLatest posts by Admin (see all)
  • 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观路径 首个场景创新顶层设计为何此时出台 – 2025年11月14日
  • 工信部首次揭榜挂帅“人工智能+制造”,行业大模型、智能工业软件等在列 – 2025年11月6日
  • 工业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AI如何成“关键变量” – 2025年5月23日

来源:数字经济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