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黄耿昭 左观奇 万俊伟
爬完影珠山,去哪里吃饭?11月10日,在长沙县福临镇,游客李霞和朋友们扫了扫影珠山景区里贴的“添双筷子”二维码,选中了农户张立华家中。
为方便游客就餐、带动村民增收,今年上半年福临镇政府推出“添双筷子”项目。通过筛选出一批环境雅致、厨艺不错的农户,颁发营业执照进行合法经营,为游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就餐服务。这一举措,既解决了游客“就餐难、消费浅”的问题,也让参与的农户户均月增收2000元左右。
跟着导航开车几分钟,李霞和朋友们来到了福临镇福临铺社区张立华家。竹子掩映下,楼房干净,院子宽敞,树上的柚子散发着清香。
(“添双筷子”农户张立华家。本文图片均为胡盼盼 摄)
“只要40元,就可以来你们家吃饭吗?”李霞有些好奇。正在择菜的张立华立马笑着迎上来说,每个人只要出40块钱,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农家菜,而且是自己种的绿色蔬菜。
摘菜、洗菜、切菜、生火、做菜……一个多小时后,张立华和丈夫做了满满一桌菜,有梅菜扣肉、烟笋炒腊肉、红烧鲫鱼、红烧猪蹄、清炒时蔬等7道菜。
(张立华家“添双筷子”,游客享受美食。)
“40块钱物有所值!”李霞说,味道很好,价格实惠,还体验了摘菜、用柴火灶等农村生活。
72岁的张立华也十分满意。“添双筷子,既解决了游客吃饭的难题,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张立华说,往年油菜花节的时候,几万人涌进村子,游客在附近的餐馆排队2个小时还吃不上饭。今年油菜花节那几天,自己家每天都要接待3桌游客。
几个月下来,张立华和老伴通过“添双筷子”,挣了五六千块钱。在福临镇,像张立华这样可以提供“添双筷子”服务的农户有16家。
(张立华和老伴给游客准备饭菜。)
福临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称,福临镇位于长沙近郊,有影珠山森林公园、陈树湘故居、春季油菜花海等文旅打卡点,但不少游客拍完照就走,留不住人、带不动消费,“添双筷子”项目应运而生。
为保证菜的口味以及安全,福临镇组织大厨对农户进行厨艺培训,形成“一户一招牌”的特色菜。经过认证,16户获颁“筷子标牌”、经营许可证。当地政府还为每户生成专属二维码,集成菜品展示、环境预览、一键导航预订功能。并制作文旅地图,重点标注“筷子农户”,串联起花海、市集、民宿,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闭环。
(筷子标牌。)
2025年春季,游客们循着“美食地图”走进农家院,人均停留时间延长2小时,农特产销售额明显增加。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爆,类似“添双筷子”的共享经济正在慢慢流行开来。在长沙县春华镇,游客通过“搭伙呷饭”小程序,就可以找到心仪的农家味道。
(长沙县春华镇“搭伙呷饭”小程序。)
“这些新尝试,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而且可以带动农户增收和产业升级,以及乡村治理水平和整体环境提升。”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唐湘北表示,做好“添双筷子”工程,还需要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深化产品创新和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和智慧服务,构建产业融合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游客满意、农户增收、乡村焕新的多赢局面。
来源:湖南日报
来源:华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