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吉祥物“欢乐”和“幸福”为文化纽带,深度融合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体验,为大湾区带来显著的消费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机遇。这对以中国白海豚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凭借其圆润可爱的造型和象征粤港澳融合的创意细节,自出现以来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相关话题阅读量在短时间内突破5亿次,有效将比赛热度转化为文化旅游消费的实际动力。

吉祥物的流行直接带动了特许经营纪念品的销售。截至10月26日,十五运会纪念品月销量环比增长163%。在深圳中心书城等特许商品零售店,包括毛绒娃娃、冰箱贴纸、卡片等30多个品类,近300种主题商品不断畅销。为了扩大消费接触,活动组织者在广东15个城市和全国重点地区布局了500多家特许零售店,创新采用移动销售车辆模式,在莲花山公园等人流密集区设立了“移动运输站”,将公众对活动的关注转化为实时消费。
在吉祥物高度关注的基础上,粤港澳联合推出了“与全运广东同行”等数十条特色旅游线路,将“竞赛动线”巧妙转化为“文化旅游线路”。这些路线涵盖广府文化、潮汕美食、滨海度假等多个主题。通过“一卡(票、码)通”系统,将观看门票与景点门票、公共交通优惠等消费场景深度绑定,大力发展“票根经济”。比如广州、深圳等赛区已经推出了通过全运票证享受景点门票减免、公交票优惠等措施,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了二次消费。

这种体育热潮对大湾区文化旅游消费的驱动作用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2023年,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超过7300亿元,增速约为13%。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体育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5%,明显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比赛期间,各地市将通过发放体育优惠券、推出全额消费减免活动、优化场馆周边消费集聚区配套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比如“广东享受冬季乐游广东”的消费季将持续到次年3月,通过消费券发放和香港系列主题材活动,预计划。
本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来了直接的消费增长,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协同创新,推动了大湾区规则机制的“软联通”。比如挂三地牌照的医疗保障车跨境随行、粤港澳工作人员协同指挥等措施,体现了区域合作水平的提高。这种深度融合模式为将活动“流量”转化为区域发展的长期“增量”奠定了基础。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建议,今后将推动活动场馆向文化旅游常态化地标转型,开发展多元消费用。

第十五届全运会借助吉祥物作为亲和载体,成功将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激发了大湾区的消费活力。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门票、纪念品销售和旅游收入的直接增长上,还通过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规则机制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